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2025退休新政实施,65后提前或延迟退休,养老金差距大揭秘

春风 · 2025-9-6 20:05:09

自2025年1月1日起,延迟退休政策正式落地,这一政策的实施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65后群体,他们面临着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的选择,而这两种选择下的养老金差距究竟有多少,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一、延迟退休政策解读

此次延迟退休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同时给予职工自愿选择的权利,即可以选择到点按时退休、弹性提前退休或者弹性延迟退休。以男性职工为例,1965年1月1日及之后出生的,其法定退休年龄均将迎来不同月份的延迟 。在2025年1月1日 - 2039年12月31日的15年改革周期内,1965年1月1日 - 1976年12月31日出生的男职工,新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加上延迟月数。到2040年1月1日及之后,男职工的新法定退休年龄统一为63周岁,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弹性退休办法,最早或最晚分别提前或延迟3年。

对于弹性提前退休,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必须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法定退休年龄 。而弹性延迟退休,前提是需要与所处的工作单位协商一致,以改革后的新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延迟时间不超过3年,并且要达到本人新法定退休年龄对应年份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

二、养老金计算方式

在计算养老金差距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对于不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参保职工而言,退休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 基础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累计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待遇越高。
-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所对应的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存储额越多,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越小(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63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17个月 ),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就越高。

三、提前退休与延迟退休养老金差距实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养老金差距,我们通过具体实例来计算分析。

假设1968年12月出生的男职工,按照规定,其改革之后的新法定退休年龄为61岁,对应时间为2029年12月。若在2028年12月其年满60周岁时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那么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需满15年。当在2029年12月按照改革后的新法定退休年龄即61岁“正点退”时,累计参保缴费至少为16年。

- 假设条件:
- 提前退休:该男职工在60周岁弹性提前1年退休时,所处省份上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为8200元/月,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为10万元,平均缴费指数为1。
- 延迟退休:在61岁按点退休时,所处省份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为8400元/月,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为11万元,平均缴费指数为1。
- 计算过程:
- 提前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8200×(1 + 1)÷2×15×1% = 1230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10万÷139 ≈ 719.4元/月
- 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 = 1230 + 719.4 = 1949.4元/月
- 延迟退休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8400×(1 + 1)÷2×16×1% = 1344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11万÷132 ≈ 833.3元/月
- 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 = 1344 + 833.3 = 2177.3元/月
- 养老金差距:延迟退休比提前退休每月多领养老金 = 2177.3 - 1949.4 = 227.9元 。

再看另一个例子,假设1965年5月出生的张师傅,原定2025年5月退休,改革后需工作至同年7月,多缴2个月社保。

- 基础养老金方面:每多工作1个月,可增加约0.08%的社平工资。若2025年社平工资较2024年增长5%,按7000元基数计算,延后2个月的基础养老金差额约为7000×(1 + 5%)×0.16% ≈ 11.76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方面:多缴的2个月养老保险(按6000元缴费基数计算),可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约960元(含单位8%缴费),按139个月计发每月多领6.9元。
- 社平工资时间红利方面:若职工选择在2025年7月退休,其养老金计算基数采用2025年社平工资;而若原退休时间为5月,则采用2024年基数。假设社平工资年均增长5%,2个月的时间差将带来约0.8%的基数增长,对应基础养老金每月增加约22元。
- 综合养老金差距:三者叠加,2个月的延迟,实际可使月养老金增加约40元,年度差额近500元。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延迟退休在养老金待遇上确实会比提前退休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随着延迟时间的增长,养老金差距会更加明显。例如,若选择延迟3年退休,不仅能多累积36个月缴费,更可享受退休当年更高的社平工资基数,经测算,月养老金差额可达上千元。

四、影响养老金差距的因素

1. 累计缴费年限:这是影响养老金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延迟退休意味着更长的缴费年限,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缴费年限都起到重要作用。如前面例子中,提前1年退休和正常退休相比,累计缴费年限差1年,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都会产生相应变化。
2. 个人账户存储额:延迟退休期间继续缴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存储额会不断增加。同时,利息收益也会增多,这都会使个人账户养老金提高。
3. 社平工资增长: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平均工资通常会呈现增长趋势。延迟退休能以更高的社平工资作为养老金计算基数,从而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

五、如何选择退休方式

面对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选择,65后群体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

1. 经济状况:如果经济条件较好,不依赖养老金生活,且工作压力不大,延迟退休可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为晚年生活提供更充足的经济保障。对于经济条件一般,且提前退休后有再就业机会能获得一定收入的人来说,提前退休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要注意再就业收入可能对养老金调整资格的影响。
2. 健康状况:身体状况是重要考量因素。从事体力劳动或工作压力大,身体不好的人,提前退休可避免过度劳累,享受清闲生活。而身体条件允许的人,延迟退休既能多挣钱又能让养老金更丰厚。
3. 个人规划:注重生活品质和家庭,希望有更多时间旅行、学习新技能、陪伴家人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想继续发挥专业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比如工程师、教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更适合,还能提升养老金替代率。
4. 工作性质:体制内人员延迟退休可能更划算,能叠加年终奖、职称津贴等福利,退休后生活更稳定。灵活就业者提前退休可少缴社保费,减轻经济压力。

2025年实施的退休新政下,65后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养老金存在一定差距,在做出选择时,应综合自身健康状况、经济情况、工作性质、个人规划等因素精细计算和评估,从而选择能让自己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退休方式。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