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十一点十五分,于正一句“杨幂把我们都看哭了”冲上热搜第一,短短半小时阅读破7万,杨氏流量的含金量又被重新估价。
这不是一句商业互吹。
于正放上《长安的荔枝》里杨幂素衣送别丈夫的那场戏——没有台词,镜头只怼脸,三秒一滴泪,他打出一行字:真长大了。
很多久未关注杨幂的人突然发现,当年那个演晴川的女孩,连皱纹都会演戏了。
把小人物演活是一次冒险。
过去十五年,她几乎被“艳压”刷屏,红毯图永远灯光端正,皮肤毛孔都带滤镜。
结果这次全扒掉,粗布衣、暗色妆、干燥嘴角,抬眼时眼白里全是血丝,手上还有劳动留下的茧。
上头出现的不是女明星,是岭南小城里被税吏逼到绝境的媳妇。
反差感拉满,这才让人相信角色。
于正敢半夜打call不是临时起意。
回看二人轨道:21年《美人心计》雪鸢,他是编剧,她是女二,戏份吃重却片酬极低;次年《宫锁心玉》一脚把优酷服务器踢瘫痪,数据一天翻三倍,杨幂从此进一线。
那几年,他把她写进自己的每个爆款公式里:前半甜后半虐,关键节点给大特写。
很多人忘了,他们曾同时陷入低谷。
《宫锁连城》口碑扑街,杨幂被嘲“演技十年如一日”;于正陷入抄袭官司。
两人突然停止合作,外头传不合。
接下来几年,杨幂接连拍了《我是证人》《刺杀小说家》,评分一部比一部高;于正搞出《延禧攻略》,收视回春。
期间杨幂生日,于正照样零点送祝福,外界才嗅到缓和。
昨晚那句“惊艳”像旧合约的续签。
播出平台数据显示,《长安的荔枝》首播四集,女性25-34岁观众占到47%,远超古偶均值。
弹幕飘得最多的是:她从哪学会把委屈忍成那样。
有人翻出五年前的访谈,杨幂说最想演母亲,先把家里柜门全贴上剧本,关灯对着镜子练呼吸节奏。
那句话当时听着客套,现在回看兑现了。
流量艺人转型难,难在撕标签。杨幂用过三种方法:
1. 删掉一键磨皮滤镜,把法令纹留在镜头里;
2. 把声音压低八度,角色说话改了口音;
3. 主动降片酬,贴上电影中小成本剧组。
效果肉眼可见。
猫眼想看指数日均上涨12万;微博话题#杨幂 没台词的表演#冲到文娱榜第三。
豆瓣开分7.6,对于网络首映的古装短剧,已经摸到天花板。
演技被盖章当天,资本市场也给了面子,她持有的传媒股票尾盘翻红。
观众在弹幕里刷的那句话大概真成了共识:别再逼85花,有的花自己会长。
有人担心于正趁热度再签长约。
翻看他的剧单,最新一部宅斗剧女主已定新人。
说明他也懂,好苗子需要新鲜感,热度不能反复炒冷饭。
杨幂下一步是已定档的悬疑片《酱园弄》,短发、疤痕、粤语原声,预告里一个抬眼又冲上了热搜。
没人猜得到她还能翻出什么牌,只能说,这一哭之后,再也没有人敢拿“流量即原罪”给她盖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