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败了,不是倒在拳台上,而是倒在一张两万平米的外滩租约里。两亿真金白银砸进去,最后连水花都没溅起几朵,只剩下一地鸡毛和热搜上的冷嘲热讽。有人把锅甩给“北大毕业的老婆”,说她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市场,可这事儿真这么简单吗?
先说冉莹颖。央视主持人出身,学历金光闪闪,站在镜头前口条顺、气场足,可镜头外的商业世界不讲台词,只讲现金流。她拿做节目的逻辑去算拳击馆的账:地段要最好、装修要最炫、器械要顶配,连灯光都得打出“冠军光环”。这一套放在电视上好看,放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灾难。两万平米,一天租金烧掉一辆奔驰,会员却迟迟拉不满,现金流像沙漏一样往下掉。北大文凭救不了她,就像清华博士也救不了楼下倒闭的奶茶店。
再说邹市明。拳台上他是闪电,拳台下他只是个退役运动员,对“坪效”“复购率”“SKU”这些词的理解,大概跟普通人看拳击规则一样懵。他信任老婆,就像信任自己的左勾拳,可商业不是回合制,没有裁判读秒,也没有KO的机会。他擅长的是把对手逼到角落,而不是把成本逼到角落。于是,一个负责花钱,一个负责点头,两口子把创业做成了大型“为爱发电”现场。
可外人只看到“北大才女拖垮拳王”,却没人提他们踩过的那些坑:健身行业早就是红海,高端拳击馆更是“中产滤镜”的重灾区。疫情一来,线下流量腰斩,私教课卖不动,年卡退成山。他们没赶上直播卖课的东风,也没学会用短视频拉新,只能眼睁睁看着装修折旧一天天往上飙。说到底,不是谁坑了谁,是两个门外汉误把名气当成了护城河。
最扎心的是,他们其实没犯什么离谱的错误。选址、装修、营销,每一步都照着“高端连锁”的模板走,可模板本身就在漏水。行业里活得好的品牌,要么靠资本输血,要么靠低价走量,要么干脆卖加盟割韭菜。邹市明夫妇两条都不沾,只剩一腔“推广拳击文化”的热血,可热血不能当房租。这就像你明明按菜谱做了红烧肉,结果肉是坏的,锅是漏的,火还灭了。
当然,故事还没完。三个孩子要养,债务要还,两口子现在偶尔直播带货,偶尔上综艺刷脸,像所有中年人一样,在“体面”和“活下去”之间找平衡。冉莹颖不再提“打造中国拳击迪士尼”,邹市明也不再谈“培养下一个世界冠军”。他们学会了把两亿学费翻译成大白话:创业不是冠军赛,是马拉松,配速错了,再贵的跑鞋也救不回来。
所以别急着嘲笑“北大老婆不懂商业”,也别心疼“拳王被爱情冲昏头”。他们不过是把普通人踩过的坑放大了十倍:高估自己,低估市场,把情怀当战略。下次路过外滩那栋空荡荡的拳击馆,别只拍照发朋友圈,想想自家那点理财、那点副业,是不是也藏着同样的幻觉。毕竟,亏钱这事,从来不分学历高低,只分有没有把“我以为”翻译成“市场觉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