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生娃能领两笔钱?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别弄混,这样领能多拿不少

小晴空 · 昨天 16:16
最近不少准备生娃或刚生完娃的家庭,都在纠结“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是不是一回事”——有人以为领了生育津贴就不能领育儿补贴,有人甚至不知道还有育儿补贴这回事,白白错过了福利。

2025年1月,国家卫健委和医保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属于不同类型的福利,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同时申领。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只有不到40%的家庭同时领取了这两笔钱,很多人都是因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而漏领。对有娃家庭来说,生娃养娃成本不低,这两笔钱能实实在在减轻负担,提前弄清楚怎么领、能领多少,不是“贪小便宜”,而是对家庭开支的合理规划,毕竟每一分该得的福利,都能让养娃路上更轻松。

1.png

4个维度分清两笔钱,实操案例讲清怎么领

1. 管的事儿不一样:一个补“产假收入”,一个补“养娃开支”

先搞明白最核心的区别:生育津贴是给妈妈在产假期间的“收入补偿”,避免因为休产假没工资;育儿补贴是给有娃家庭的“养娃补助”,用来贴补奶粉、尿不湿这些日常开支,两者针对的需求完全不同。

生育津贴是社会保险的一部分,由医保部门发放,只要妈妈在生娃前按规定缴纳了生育保险满12个月(部分地区是9个月,比如北京、上海),就能申领。比如深圳的李女士,生娃前在公司缴了2年生育保险,休产假时没领工资,最后领了3万多元生育津贴,刚好覆盖了产假期间的生活费。

育儿补贴则是普惠性福利,由卫健部门主导,不管妈妈有没有工作、缴没缴社保,只要符合当地生育政策(比如生育三孩以内),就能申请。2025年全国已有28个省份出台了育儿补贴政策,比如浙江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每年1500元、3000元的育儿补贴,连发3年;陕西则是一次性发放,二孩发2000元,三孩发5000元。西安的张先生家生了二孩,2025年3月提交申请后,半个月就收到了2000元补贴,刚好用来买了婴儿床和推车。

2. 领多少钱不一样:计算方式差很多,金额差距大

两者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生育津贴跟妈妈的工资或单位平均工资挂钩,收入越高、产假越长,领得越多;育儿补贴则是按“孩次”固定发放,大多是定额补贴,不同地区金额有差异。

先看生育津贴的计算:公式是“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不同地区的产假天数不一样,比如广东产假是178天,江苏是158天,北京是158天(难产再增加15天)。

举个例子:武汉某公司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8000元,王女士生娃时休了158天产假,她的生育津贴=8000÷30×158≈41867元。如果王女士自己的月工资是10000元,比单位平均工资高,有些单位会补差额,让她按10000元的标准领,最终能拿到10000÷30×158≈52667元。

再看育儿补贴:大多是“按孩次定额”,而且很多地区会分“按月发”和“一次性发”。比如四川对生育二孩的家庭,按月发500元,连发2年,总共12000元;三孩家庭按月发800元,连发2年,总共19200元。山东则是一次性发放,二孩家庭发3000元,三孩家庭发10000元。青岛的刘女士2025年4月生了三孩,提交材料后10天就收到了10000元补贴,她说“这笔钱够给孩子买半年的奶粉,压力小了不少”。

3. 怎么领不一样:材料、渠道有区别,别跑错地方

申领流程和需要的材料也不一样,生育津贴大多由单位帮忙申请,育儿补贴则需要自己在网上或线下提交申请,弄错流程很容易白跑一趟。

生育津贴的申领:一般是妈妈休完产假后,由单位的人事部门拿着“出生医学证明、出院小结、生育保险缴费证明”等材料,到当地医保局申请,审核通过后,钱会先打到单位账户,再由单位转给妈妈。如果妈妈是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社保),就需要自己去医保局申请,材料差不多,只是多了“灵活就业社保缴费记录”。2025年很多地区开通了线上申请,比如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传材料,不用再跑线下,像杭州的灵活就业人员陈女士,2025年2月生娃后,在APP上提交材料,3天就通过审核,津贴直接打到了她的银行卡上。

育儿补贴的申领:需要自己申请,渠道有两种,一是线上通过“当地政务服务网”或“卫健部门APP”提交,二是线下到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提交,需要的材料有“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出生医学证明、生育服务证”。比如郑州的周女士,2025年5月生了二孩,在“郑好办”APP上填了信息,上传了材料,一周后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通知,补贴按月打到她的银行卡上,每月1000元,很方便。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区的育儿补贴需要“先备案”,比如生娃前到社区登记生育信息,生娃后才能申请,所以建议准备生娃的家庭,提前咨询当地社区或卫健部门,避免漏了步骤。

4. 能不能同时领?答案是“能”,已有家庭实测

很多人担心“领了生育津贴,就不能领育儿补贴”,其实完全不用怕,这两笔钱是独立的,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同时领,不少家庭已经实测过。

比如苏州的孙女士,2025年1月生了二孩,她在公司缴了3年生育保险,休了158天产假,领了4.2万元生育津贴;同时她又申请了苏州的育儿补贴,按政策能领每年2000元,连发3年,目前已经领到了第一笔2000元。她说“两笔钱加起来有4.4万元,生娃时的住院费、月子中心的费用,基本都被覆盖了,没怎么花自己的钱”。

还有灵活就业的情况,比如成都的赵女士,自己缴了社保(含生育保险),2025年3月生了三孩,领了3.8万元生育津贴;同时申请了成都的育儿补贴,三孩家庭一次性领8000元,两笔钱都顺利到账。她笑着说“原来以为自己没工作,只能领一笔,没想到能领两笔,养娃的信心都足了”。

需要提醒的是,不同地区的政策有差异,比如有些地区的育儿补贴只针对三孩家庭,有些地区对生育一孩也有补贴(比如甘肃对一孩家庭发放每年500元补贴),所以最好提前查当地卫健部门的官网,或打12320卫生健康热线咨询,确保不错过福利。

福利越来越贴心,养娃更有底气

关于这两笔补贴,大家的讨论很多:有人说“育儿补贴金额还不够高,希望能再涨点”,也有人说“申请流程要是再简单点就好了,有些老人不会用手机,线下申请要跑好几趟”。其实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在优化了。

2025年新政策里提到,未来会逐步提高育儿补贴标准,尤其是对三孩家庭的补贴;同时会简化申请流程,比如实现“生育信息联网”,生娃后医院自动把信息同步给医保和卫健部门,不用再自己提交材料,直接“免申即享”。有些地区已经试点了,比如浙江宁波,2025年4月起,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不用自己申请育儿补贴,系统会自动识别,补贴直接打到银行卡上,很多家庭都反馈“太方便了”。

对有娃家庭来说,这两笔补贴可能不能完全覆盖养娃成本,但每一笔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从生育津贴保障妈妈的产假收入,到育儿补贴贴补日常开支,这些政策都在告诉大家“生娃有支持,养娃不孤单”。未来随着政策越来越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家庭享受到福利,养娃路上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小。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让有娃家庭更安心、更有底气,就是对未来最好的投资。如果身边有准备生娃或刚生娃的朋友,不妨把这两笔补贴的知识告诉他们,让大家都能拿到该得的福利,一起轻松养娃。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